藍鯨新聞3月13日訊(記者 朱欣悅)經歷 “二次創業” 的燕京啤酒(000729.SZ)正在加碼飲料領域,力求吸引更多消費者。
業內有觀點認為,燕京啤酒在核心市場的餐飲渠道打造一款小而美的卡位產品,借此鏈接更多客戶,不失為一個可行之舉。
跨界汽水
近日,燕京啤酒在官方微信上透露,將在今年春糖期間發布新品倍斯特汽水。據悉,這是燕京啤酒進軍飲料賽道的重要落子。
之所以推出飲料新品,燕京啤酒對華夏時報表示,雖然燕京啤酒近幾年連續保持增長態勢,但2024年中國啤酒產量規模以上企業產量3590萬千升,同比下降1.9%,而同期碳酸飲料市場規模在持續發展,公司推出汽水,是順應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同時啤酒與汽水在生產設備、供應鏈、終端渠道(餐飲、商超)高度協同,入局汽水賽道可以減少公司對單一啤酒品類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燕京啤酒在飲料領域早有涉足,九龍齋酸梅湯便是旗下的一員。據財報顯示,燕京啤酒的茶飲料板塊2020-2023年營收分別為0.56億元、0.57億元、0.6億元和0.71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0.52%、0.48%、0.45%和0.50%,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對藍鯨新聞記者表示,燕京啤酒從啤酒領域向飲料市場的拓展,其產品布局展現出了連貫性。既豐富了公司的產品線,還可以利用現有的生產、供應鏈和銷售渠道資源,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市場的有效覆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對燕京啤酒的新品發展持樂觀態度。武漢二廠創始人蘭世立對藍鯨新聞記者表示,并不看好燕京啤酒的新品發展。“國內想涉足飲料行業的人不計其數,投入資金動輒以億為單位,可新品牌要想脫穎而出極為困難。況且汽水和啤酒屬于完全不同的類別,雖然渠道有部分重合,但受眾群體并不完全一致,難以形成協同效應。”
聚焦餐飲終端
當前國內的飲料市場競爭格局已趨白熱化,飲料行業步入了高度創新與極端內卷的新紀元。如何在這片紅海中獨樹一幟,成為燕京啤酒亟待解決的關鍵挑戰。
據業內人士介紹,汽水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主要成本集中在渠道和營銷方面,其中渠道尤為關鍵,一瓶汽水 70% 的利潤留存于流通渠道。可以說,渠道堪稱飲料品牌的生命線。
以大窖汽水為例,其憑借聚焦餐飲渠道以及大瓶等差異化策略,在激烈競爭中闖出了一片天地。大窯飲品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羅云此前對媒體透露,2014 年至今,公司每年營收的復合增長率達 50%,已擁有近百萬家終端,大窯 85% 以上的銷售額來自餐飲渠道。他還提到:“目前大窯在餐飲渠道的近百萬家終端,都是營銷團隊一家一家跑出來的,相比之下,其他流通渠道的開拓難度相對較小。”
而這恰恰為燕京啤酒帶來了機遇。
據燕京啤酒方面透露,倍斯特汽水將借助啤酒渠道,優先打入餐飲終端(火鍋店、燒烤店、夜市等),打造 “啤酒 + 汽水” 的消費組合,利用現有餐飲渠道實現快速鋪貨;同時,鎖定年輕群體,強化健康與本土標簽,在包裝設計上延續啤酒瓶的經典造型。市場拓展方面,先深耕區域市場,再向全國推進:依托燕京啤酒遍布全國的啤酒渠道網絡,優先選擇燕京啤酒的優勢市場進行產品推廣,后續逐步實現全國覆蓋。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進一步指出,燕京啤酒可憑借其在北京、內蒙以及兩廣等強勢市場的基礎,通過啤酒與飲料捆綁銷售的策略,共同開拓餐飲渠道。這種策略不僅能大幅提升市場滲透率,還能有效降低單一產品的渠道費用。此外,在新產品推廣上,燕京啤酒可采取跟隨策略,以高性價比和大容量的產品形式進入市場。
這也意味著,燕京啤酒在核心市場的餐飲渠道打造一款小而美的卡位產品,借此鏈接更多客戶,不失為一個可行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