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3月17日訊(記者 翟智超)杭州正興起“機器人熱”。從智能工廠里的機械臂,到服務場所中的配送機器人,各類機器人正在這座城市出現。
位于杭州蕭山區的杭州機器人小鎮,是中國首個機器人小鎮。該小鎮于2015年創建,聚焦機器人全產業鏈,總規劃面積3.33平方公里,具備研發孵化、工程服務、展覽體驗、旅游休閑等多種功能。
據藍鯨科技記者實地走訪杭州了解到,小鎮入駐企業主要集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而且小鎮的誕生也有著特定背景。一方面,蕭山區作為重工業區,有整合產業資源、推動產業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杭州凱爾達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爾達”)率先入駐,發揮了示范效應,為小鎮發展提供契機。此后,眾多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行業頭部企業與知名研究機構相繼入駐,形成了產業集群。
另外,小鎮還設立了機器人展覽館。在館內,人們可以看到工業機器人精密制造的場景,也能了解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康復等領域的應用情況。不過,記者在館內觀察時留意到,盡管展出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成熟,但更新迭代較慢,展品多為長期陳列。此外,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的展品在館內也較為罕見。
聚焦工業機器人
踏入小鎮,首先進入視野的是一座極具科技感的大型雕塑。
圖源:藍鯨記者拍攝
行走于小鎮之中,稼仁半導體、布雷科、杭納半導體等涉足機器人業務的企業隨處可見。據小鎮工作人員介紹,ABB集團和安川電機在小鎮設立了基地,同時,西門子工業4.0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韓國機器人中心、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錢江機器人、翼菲并聯機器人、浙江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眾多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也在此布局。
圖源:藍鯨記者拍攝
談及小鎮設立的緣由,小鎮工作人員黃楓向記者介紹道,“最初設立小鎮,主要是為了整合蕭山的重工業區,因此入駐的企業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隨著越來越多工業機器人企業的入駐,我們還順勢設立了機器人展覽館。”
不過,小鎮成立還有另一層原因。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杭州機器人小鎮的設立,主要是凱爾達的入駐。該公司到來后,當地才成立了機器人小鎮。后續,園區頒布相關政策吸引了眾多機器人企業相繼入駐。”資料顯示,凱爾達專注于工業機器人及工業焊接設備領域,作為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其業務涵蓋自主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系統集成和技術服務全鏈條。
小鎮能匯集眾多工業機器人企業,與其背后強大的支撐體系密切相關。“一方面,小鎮匯聚了眾多科研機構的資源,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入駐,助力小鎮蓬勃發展。”杭州當地產業人士何均分析道。
熱度攀升下,展館難覓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展覽館于2018年建成。由于小鎮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人流量向來可觀。如今杭州機器人相關話題熱度上升,近期來館參觀人數有明顯增長。”展館工作人員李鑫介紹道。
在工業機器人展區,陳列著一系列先進工業機器人,涵蓋機械臂、醫療機器人、消防機器人等。
圖源:藍鯨記者拍攝
深入展館,服務機器人展區展現出濃厚生活氣息。展示臺上有智能健康管家機器人、認知康復機器人、入院教育機器人,還有一旁帶屏幕的白色大型機器人,體現出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康復治療、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應用。
圖源:藍鯨記者拍攝
記者留意到,展覽館所展示的多數機器人應用已經較為成熟,并且擺放時間也比較長。對此,黃楓解釋稱,“工業機器人的迭代更新速度遠不及手機這類產品,畢竟工廠投入巨大,不會頻繁更新換代。”
當被問及館內機器人的來源以及是否有人形機器人展示時,展館工作人員張東方向記者介紹,“這里展示的工業機器人已普遍應用于各種場景,均由我們小鎮企業生產。僅在二樓設有一臺來自英國的人形機器人——小羅機器人。它能為觀眾講故事、唱歌,還能模仿人類30多種表情,做出幾百種肢體動作。”
圖源:藍鯨記者拍攝
“從區域分布來看,蕭山區聚焦工業機器人,濱江區則側重于人形智能類機器人。不過,濱江區地域面積不及蕭山區廣闊,所以沒有成立類似的小鎮。”黃楓向記者表示。
談及未來是否會引進宇樹等國產人形機器人,張東方補充道,“這主要取決于領導決策與實際需求。若有引進計劃,展館需預留合適展示與放置空間,然而就目前展館布局而言,難以提供相應位置。實際上,宇樹人形機器人近年來才聲名鵲起,展館建成初期,受條件限制未能引進這類高端機器人。”
(受訪者,李鑫、黃楓、何均、張東方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