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17日(記者 徐曉春)3月16日,*ST旭藍、嘉麟杰兩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證監會正式對“東旭系”掌舵人李兆廷進行立案調查。
2009年開始,李兆廷就接連掌握了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和嘉麟杰三家上市公司,并通過資本運作擴大投資布局的業務范圍,李兆廷身價最高時超過230億元,成為“石家莊首富”。但杠桿擴張之下債務危機悄然而至,2024年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同時暴雷,李兆廷通過東旭集團對兩家上市公司形成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合計接近174億元。
2024年10月,東旭光電先一步退市,如今控股股東、實控人接連被立案后,*ST旭藍重整解局之路也無法滿足啟動條件,已經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的*ST旭藍退市風險高懸。“東旭系”僅剩的上市公司嘉麟杰2024年也面臨凈利潤下滑超過8成以上的危機。李兆廷的資本帝國搖搖欲墜。
3月17日,*ST旭藍開盤后一字跌停,股價收于0.82元/股,總市值為12.19億元。嘉麟杰股價下跌0.42%,收于2.36元/股,總市值為19.54億元。
*ST旭藍重整退路堵塞
3月16日,*ST旭藍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實控人李兆廷立案調查,在3月15日證監會向李兆廷下發《立案告知書》。
這已是*ST旭藍及相關方自2024年以來,第三次收到立案通知書。
最早在2024年5月,因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報,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同年9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東旭藍天與東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旭集團”)一起再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24年7月,由于控股股東東旭集團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77.96億元,占公司上年末凈資產的70.23%,證監會深圳證監局對東旭藍天、東旭集團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由于2023年財報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以及控股股東的非經營性占用資金,東旭藍天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ST旭藍”。
首次處罰時,證監會要求控股股東東旭集團在6個月內歸還非經營性占用的資金,截至2025年1月5日上述責令整改事項期限屆滿,但東旭藍天對于相關資金清收未有實質性進展,未能在整改期限屆滿前完成全部整改。到3月5日仍然未完成清收,東旭藍天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證券簡稱再次變更為“*ST旭藍”。
根據上市規則,若公司在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日起的2個月內仍未完成資金占用整改,公司將因觸發規范類退市指標被終止上市。
在此期間,東旭藍天曾試圖通過重整解局。2024年9月,債權人中聯建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曾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東旭藍天進行重整,并申請啟動預重整程序。
但是,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明確規定,*ST旭藍及控股股東在被立案調查期間,禁止實施重組上市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三方接連被立案調查后,*ST旭藍重整的退路也被阻塞。
3月14日,*ST旭藍發布公告稱,公司非經營性資金占用75.27億元,清收未有實質性進展,目前未有償還的實質性方案及明確時間表,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
李兆廷的資本版圖崩塌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東旭集團直接持有*ST旭藍39.04%的股份,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李兆廷直接持有東旭集團1.46%股權,并通過東旭光電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東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東旭集團51.46%、23.83%的股份,因此李兆廷為*ST旭藍實際控制人。
作為資本市場老玩家的李兆廷在頂峰時期手握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和嘉麟杰三家上市公司,憑借“東旭系”在資本市場的運作,2019年,李兆廷曾以235億元身家成為“石家莊首富”。
李兆廷的資本之路可以追溯到2009年,2009年11月,河北東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東旭”),也就是現在的東旭集團,以其擁有的石家莊旭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或貨幣對寶石集團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后河北東旭占寶石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的47.06%。
2011年8月,東旭集團再出資5.3億元受讓寶石集團22.94%的股權,合計持股比例達到70%,成為寶石集團的控股股東,間接控制上市公司寶石A。一年后,東旭集團再次受讓寶石集團30%股份,徹底鞏固控制權。
到2014年1月,寶石A正式更名為東旭光電。東旭光電成為東旭系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二年,李兆廷再通過資本運作拿下“東旭系”第二家上市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東旭藍天。
最早的寶安地產在1994年就登陸A股市場,主要從事房地產業務,2015年,東旭集團以23.64億元收購了寶安地產29.88%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東旭集團入主之后,寶安地產開始了“新能源+地產”的并行模式,直到2017年,寶安地產置出房地產業務,并正式更名為“東旭藍天”。
緊接著,2016年,李兆旭通過東旭集團受讓了嘉麟杰控股股東上海國駿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駿投資”)100%股權,并與嘉麟杰原實控人簽署了投票權委托協議。由此,東旭集團控制了嘉麟杰共計23.67%的投票權,李兆旭成為嘉麟杰新的實際控制人,“東旭系”的資本版圖就此完整。
之后,李兆廷的版圖不斷拓展到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硅碳材料、新能源發電及組件、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用藥玻包材等業務板塊。但由此也帶來債務危機的蔓延,李兆廷多次被列入被執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同時李兆廷不斷質押股權,以及非經營性的占用上市公司資金。
2024年,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同時暴露問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東旭集團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達到95.95億元,公司2023 年度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同時2023年財報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保留意見。2024年5月,因公司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 2023 年年報,證監會對東旭光電立案調查。7月,因非經營性占用資金,證監會河北證監局對東旭光電、東旭集團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9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再次對東旭光電和東旭集團進行立案調查。
東旭藍天也走在同樣的立案、處罰路徑上。不同的是,東旭光電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同時均低于1元,先一步在2024年10月退市。截至3月17日收盤,*ST旭藍也已經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如今李兆廷再被立案,重整退路阻塞,*ST旭藍退市風險高懸。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ST旭藍賬面貨幣資金約為30.65億元,但其中28.91億元存放在財務公司無法正常使用,公司實際手握資金僅為1.74億元。與此同時,*ST旭藍卻要面對近84億元的帶息負債,壓力顯而易見。
嘉麟杰作為李兆廷最后一家上市公司,情況同樣不甚樂觀,2024年嘉麟杰預計凈利潤僅為400萬-800萬,較上年同比下滑84.45%-92.23%,這也是嘉麟杰連續第二年凈利潤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