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19日訊(記者 敖玉連)香港杠反ETF進入個股時代。
繼2016年香港推出指數杠桿/反向ETF之后,時隔9年,杠反再迎重大創新:個股也將開始做杠反ETF。
藍鯨新聞獲悉,3月24日,亞洲首批個股杠桿/反向產品將在港交所上市,管理人是內地公募的香港子公司,南方東英。
本批個股杠反產品共9只,對應5只個股,英偉達、特斯拉、Coinbase、Microstrategy、伯克希爾哈撒韋。其中,伯克希爾僅有杠桿(2x)產品,其他四只個股分別有杠桿(2x)、反向(-2x)兩類產品,與美國同類相比,管理費率偏貴達1.6%。
“標的股票多會選市值大的網紅爆款,例如特斯拉,股價暴漲暴跌,還有情緒不穩定的老板,漲跌幅大,才有人交易。”一位資管人士表示,高波動個股最適合做杠桿。
以南方東英本次的5只個股為例,包括Mag7的英偉達、特斯拉,兩只虛擬貨幣相關股票Coinbase(加密交易所)、Microstrategy(全球持有比特幣最多的公司)。出人意料的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在杠桿名單中,不過意料之中的是,伯克希爾只有杠桿產品,沒有反向,這意味著只能加倍做多。“誰能否認價值投資呢,這是信仰。”上述資管人士評論。
據記者了解,除南方東英外,華夏香港、博時國際等內地公募子公司也將發行個股杠反產品,目前正緊鑼密鼓籌備中。
本輪香港的個股杠反僅允許兩倍杠桿,并且只能做美股,不能做A股和港股。不過,后續或將放寬投資范圍,就如指數杠反ETF一樣。2016年,香港推出指數杠反產品,最初也只允許跟蹤非香港、非內地的指數。2017年,允許跟蹤港股指數,2020年,擴大至內地股市的指數。
所謂個股杠反產品,是指通過期權等衍生品工具,倍數放大單一股票的漲跌。以英偉達為例,其2x杠桿ETF在標的股價上漲1%時,理論上可獲得2%收益(費前收益),反向ETF則在股價下跌1%時獲得2%收益。傳統個股杠桿需要開戶、融資等,交易門檻高,而個股杠反ETF則只需要繳納管理費,就能像基金一樣交易。
2022年7月,美國開始發行單只股票杠桿ETF,截至2024年底,個股杠反ETF的規模達到了180億美元。其中最為火熱的是兩倍做多英偉達ETF((NVDL),規模最高曾超過60億美元。
而近期,華爾街也有新產品面世。3月12日,KraneShares在納斯達克上市了兩只單一中概股杠桿ETF:KPDD(兩倍做多拼多多ETF)、KBAB(兩倍多做阿里巴巴ETF),這是全球首批中國資產個股杠桿ETF。
在此之前,美國杠反標的多是美國資產,例如英偉達、特斯拉、蘋果、Meta等等,如今選擇拼多多、阿里巴巴,還是兩倍杠桿做多,而非反向,或側面反應華爾街對做多中國資產的熱情。目前,KPDD的資產規模為297萬美元、KBAB的資產規模為263萬美元。
對于此前做杠反的投資者來說,個股杠反ETF的推出,降低了交易門檻。但正是交易門檻降低,也會導致此前沒有杠反經驗的投資者入場,導致風險錯配。
在美國發布個股杠反ETF時,SEC專員Caroline曾表示,這些ETF除了放大敞口之外,還將每天結算、累計盈虧,這將導致ETF與標的股票的表現差異大。她告誡投資顧問不要向散戶推薦這類產品。港交所在1月底也表示,香港發行這類產品之前會先做好投資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