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25日訊(記者 王涵藝)手握大量現金卻無處安放,只能購買理財產品?比音勒芬(002832.SZ)似乎正面臨著這樣的“甜蜜煩惱”。
今年2月初至3月中旬,比音勒芬接連發布了5則公告,內容均涉及使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截至3月14日最新公告顯示,其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尚未到期的本金金額為15.5億元。
然而,比音勒芬當下面臨的另一個“煩惱”,似乎更為棘手——曾經憑借精準的品牌定位成功俘獲中年男性消費者群體,創造了營收和利潤持續增長的輝煌業績,但隨著2024年三季度財報的公布,業績下滑的嚴峻現實已然擺在眼前。
當業績“剎車”、需求轉變,比音勒芬高端神話褪色,轉型困局又何解?
精準定位:拿捏中年男人
比音勒芬2003年誕生于高爾夫運動的靈感之下,創始人謝秉政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選擇Polo衫作為品牌的核心產品。
2013年起,比音勒芬成為中國高爾夫球隊的唯一官方贊助商,為其提供訓練服裝,試圖從根本上塑造專業形象。然而,據其招股書披露,比音勒芬近八成VIP用戶表示“不打高爾夫,或僅在高爾夫練習場打過球”。
但這并不妨礙比音勒芬能吸引到那些不打高爾夫,但希望成為高爾夫文化所代指的那群“目標客戶”。2019-2023年,其品牌銷量從約265.6萬件增長至438.5萬件。
比音勒芬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底,比音勒芬線下渠道銷售額占比高達94.5%,機場與高鐵站是核心銷售點。其中,607家直營店中,69家機場店幾乎覆蓋國內所有大型機場,2021年,其與永達傳媒高鐵傳播,廣告登上全國高鐵大屏。
而機場作為高端消費群體的篩選場所,也助力比音勒芬在2023年實現機場、高鐵直營店83.14%的高毛利率,遠超線上與加盟店。
同時,這種精準狙擊的策略,還為其節約了一大筆費用。2023年,比音勒芬的銷售費用為13.11億元,占營收的37.08%。
其中,員工薪酬、門店運營費、裝修裝飾費占比較大,而真正的廣告宣傳費僅為9400萬元,占比不到2.7%。相比之下,安踏的廣告宣傳費占比為8.2%,江南布衣為9.2%。
在這樣的勢頭下,一切似乎都發展得很順利,2023年,在比音勒芬成立20周年之際,營業額已達35億元。
同年,創始人謝秉政在20周年慶典上宣布未來十年的經營計劃:以10倍增長為目標,營收總規模超過300億,并瞄準500億進軍。還喊出成為“全球奢侈品集團”的目標。
要知道,截至2022年,全年營收超過500億的中國服裝企業僅有安踏。
業績“剎車”:高增長神話終結
在產品價格帶方面,比音勒芬的核心品類男士Polo衫在天貓旗艦店售價為680-2380元,男士短袖T恤售價為525-1214元,定價遠高于客群相近的七匹狼和海瀾之家。
以男士Polo衫為例,七匹狼的售價100多元即可成交,最貴也僅為533元,而海瀾之家甚至有100元以下的產品。
2024年上半年,比音勒芬毛利率為77.86%,遠超LV母公司LVMH集團的68.8%。與國內男裝品牌相比,差距更為顯著:同一時期,海瀾之家毛利率為45.21%,七匹狼毛利率為49.7%。
毋庸置疑,比音勒芬的核心競爭力曾是其超高的毛利率,這種專注設計與渠道、外包生產的“輕資產”模式,成就了其高利潤神話。
但同時,也埋下隱患:過度依賴35歲~55歲高凈值男性的單一客群和商旅人群集中的機場、高鐵門店等場景,導致市場拓展天花板明顯。
當需求裂變,“中年標配”遭遇消費理性時,比音勒芬就不得不面臨業績危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9月服裝類零售總額僅微增0.2%,而奢侈品市場整體遇冷更印證了這一趨勢。
所以,在2024年第三季度,比音勒芬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營收與凈利潤雙降。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4.37%至10.64億元,歸母凈利潤暴跌17.32%至2.83億元。
盡管前三季度營收仍保持7.3%的微增,但增速已從2023年一季度的33%連續7個季度放緩至0.55%,顯示出增長引擎的疲態。
2023年,比音勒芬斥資超7億元收購意大利男裝品牌CERRUTI1881和英國男裝品牌KENT&CURWEN,二者均有近百年歷史底蘊,曾被歐洲皇室成員和時尚人士穿著。
2024年,比音勒芬宣布將投資不超過23億元在廣州建設新“超級總部”,包含國際時尚產業總部、國際時尚發布中心、高端面料研發中心等。
但收購的國際品牌表現慘淡——2024年上半年,運營Cerruti和Kent&Curwen的子公司虧損超7500萬元,天貓旗艦店粉絲量不足6萬。
更嚴峻的是,重資產投入導致管理費用激增43%,現金流同比下降33%。在二級市場,投資者用腳投票:自2024年6月宣布建總部后,股價三個月暴跌40%。
轉型悖論:左手“爹味”,右手“年輕化”
為破局,比音勒芬開啟激進轉型。
2024年1月,宣布品牌革新,啟用全新LOGO,將拗口的品牌標識“Biemlfdlkk”調整為“Biemlofen”,優化發音,意圖緩解品牌傳播的困境。
2024年12月底,又簽約“95后”代言人丁禹兮,試圖撕掉“中年”標簽,貼近“Z世代”,樹立年輕時尚的品牌形象。
從產品設計看,比音勒芬2024秋冬新品,推出沖鋒衣、軟殼外套、小領T、Polo衫等受年輕人喜愛的服飾類型,采用更挺拔修身的剪裁和多彩靚麗的顏色,讓產品兼具年輕感與精英感。
2025年,比音勒芬將產品系列從2個拓展至3個,涵蓋生活系列、Motion戶外系列和時尚系列,其中Motion系列設計更貼合年輕人喜好。
然而,新LOGO被市場詬病“換湯不換藥”;從實際銷售數據來看,年輕化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效果并不理想。
在比音勒芬官方旗艦店銷量前十的商品中,僅有一件是丁禹兮同款產品,累計銷量也僅200余件。
長期以來,比音勒芬在消費者心中“中年標配”的形象根深蒂固,要讓年輕消費者將其與時尚、年輕等概念聯系起來,難度較大,但它卻想要“爹味”、“年輕化”兩手抓。
從前的比音勒芬,衣服版型很懂中年男人的需求。
“像肚子那塊兒,用了彈性更好的布料,還把腰線往上提了提,這樣一來,啤酒肚就不會顯得鼓鼓囊囊的,穿著很舒服。還有領口,是根據亞洲人的脖子弧度設計的微八小領型,能把脖子襯得更直更長。”一位比音勒芬的忠誠買家這樣形容。
這些小細節,正好戳中了中年男性的痛點。很多人買它的T恤和褲子,主要是因為版型寬松,穿著自在。而像拉夫勞倫那種更修身的款式,有人就覺得“有點太時尚了”。可如今,“修身”卻成了比音勒芬打造年輕化新品的關鍵詞。
當“爹味”與“年輕化”成為一道單選題,中年企業的“二次生長”,則需要在中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