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激發區域經濟新活力?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近日,在一場名為“中國財富大會·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發布會上,與會嘉賓圍繞熱點話題深入探討、凝聚共識。
以“新質”激發區域經濟新活力
優化新質生產力布局,可以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共同富裕提供新動能、新路徑。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原一級巡視員陳夢榆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原一級巡視員陳夢榆以陜西文旅產業為例,分享了新質生產力賦能區域經濟的具體實踐。
“旅游的本質是人類以放大生活空間、追求文化藝術享受的精神文化活動過程,而新技術的應用則為文旅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陳夢榆說道,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華清宮等熱門旅游“打卡地”,很多歷史文物通過AR(增強現實)、VR(虛擬顯示)、MR(混合現實)等新技術“活了起來”,甚至游客還可以端到手中把玩,不僅能讓游客更直觀地感受歷史文化魅力,還增強了體驗感。
數據顯示,在科技賦能下,2024年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營業收入超過7億元。《赳赳大秦》《無界長安》等主題演藝,也巧借文化和現代聲光電等技術呈現,吸引眾多游客“打卡”。
文化和旅游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彭健
文化和旅游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彭健也從文旅的角度,分享了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解。在彭健看來,新質生產力包括文化新質生產力和科技新質生產力。
“在互聯網賦權、技術賦能的背景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傳播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渠道的掌控者。以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哈爾濱冰雪為例,區域文旅內容的破圈傳播是多元主體協力共創的結果,在吸引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同時,能有效推動區域招商引資與經濟發展。而科技新質生產力也正在賦能文旅,使原來沒有產生財稅收入的文旅資源轉換成了文旅業態。”彭健解釋道。
江蘇省常熟市尚湖鎮黨委書記金曉
江蘇省常熟市尚湖鎮黨委書記金曉展示了尚湖鎮依托科技+生態驅動,推動鄉鎮經濟發展的實踐路徑。他介紹到,尚湖鎮一方面通過新技術推動新興產業的培育。作為蘇南經濟的縮影,尚湖鎮近年來以激光技術為突破口,成功招引了國內激光的龍頭企業,并帶動了二十余家激光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激光技術的應用也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區域內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目前行業內激光焊接機器人使用率超60%,激光切割裝備使用率突破80%,帶動整體生產效率提高約30%。”金曉說道,“我們也掛牌了工信部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訓基地,擁有各類創新平臺載體4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近8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了100多家。”
河北省新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梅秋雨
河北省新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梅秋雨總結了新河縣在特色產業培育和轉型升級方面的成功案例。梅秋雨指出,新河縣是一個人口規模只有18萬人的平原小縣,近年來,新河縣在招商引資工作上下大力度,深挖產業優勢,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發揮新質生產力作用,科技賦能產業,持續改革創新,形成了小縣也有大作為,小城也有大產業的發展格局。通過引進超威集團等龍頭企業,從無到有地發展了鉛酸鋰電池全產業鏈條。
“在資金和政策的扶持下,超威近兩年投入1.2億元,完成了研發、技術、設備方面的更新升級,產量從年產1800萬支鉛酸動力電池提升到現在的3000萬支,年營業收入增至30億元,生產能力增長25%。在該產業拉動下,2021年至2023年新河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7.6%,高于全市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8個百分點。”梅秋雨補充道。
以技術賦能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而產業創新要求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和途徑。
北京文化產業園區協會秘書長陳敏
北京文化產業園區協會秘書長陳敏表示,文化是產業的靈魂,科技是產業的骨骼,金融是產業的血脈,推動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是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通過AIGC等創新技術的應用,對影視創新孵化基地前期的劇本生成和鏡頭分檢進行優化,為企業降低了30%以上的成本,能夠促進行業生態的進一步優化。”陳敏說道。
陜西雙鳳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侯長林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科技+傳統’的結合,不僅讓我們的產品更具競爭力,也為陜西白酒的工藝創新提供了新的方向。”陜西雙鳳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侯長林表示。
近年來,雙鳳酒業通過數智化轉型、高科技賦能以及色譜分析等先進技術,實現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例如,雙鳳酒業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線和物聯網技術,優化生產流程,在實現綠色生產的同時,也使得生產效率提升30%,人工成本降低20%,產品合格率提升5%。
在高科技賦能方面,侯長林指出,雙鳳酒業通過產學研合作,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對傳統釀酒微生物進行菌種篩選與性能優化,顯著提升發酵效率,使酒體風味層次更豐富、口感更醇厚。同時,建立微生物發酵數據庫,實時監測溫度、濕度、菌群活性等關鍵指標,確保批次品質穩定性。
蘇州產業技術研究院高強激光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徐劍秋
蘇州產業技術研究院高強激光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徐劍秋介紹,激光是一種新質生產力,從傳統智能制造的切割焊接打標、3D打印、醫療美容、航空航天都能看到激光的“身影”。因此,當激光技術引入尚湖鎮時,便迅速與當地傳統產業實現了深度融合。
徐劍秋解釋稱,“尚湖鎮之前是貨架之鄉,全世界60%的高端貨架、商超貨架都是在尚湖鎮生產的。隨著激光技術的引進,原本難以打入美國市場的中國貨架,如今不僅成功邁進了美國市場,還具備了與美國三大貨架公司一較高下的實力。”
徐劍秋表示,當前尚湖鎮產業正處在從傳統貨架產業到激光產業,未來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的節點上。通過瞄準“激光視覺+AI”方向,尚湖鎮將激光技術拓展至無人駕駛激光雷達、人形機器人視覺系統等前沿場景,開啟一場“技術+場景”的雙向奔赴。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政策支撐
今年以來,DeepSeek的火爆“出圈”引發全球矚目。而DeepSeek的所在地——杭州,也憑借催生出多家知名高新技術企業的成績讓它更接近獲得中國下一個“科技之都”的非正式稱號。
國是金融改革智庫首席專家劉勝軍
在國是金融改革智庫首席專家劉勝軍看來,DeepSeek在杭州不是偶然。“一是因為杭州是中國民營經濟占GDP比重最高的地方、最活躍的地方。二是當地政府‘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政策氛圍,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
西安初源賽爾生物科技董事長晁曉東
“政府產業引導資金的投入決心和投入力度,代表一方政府因地制宜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決心。”西安初源賽爾生物科技董事長晁曉東指出,雖然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干細胞技術躋身世界前列,但干細胞研發產業化仍面臨藥代動力學以療效機制不明確、干細胞異質性導致療效差異大等核心、生產標準化難統一、臨床轉化成功率低等挑戰。
晁曉東表示,為了加快細胞藥物科研成果轉化,公司依托陜西省“三項改革”明晰產權歸屬,聯合高校成立產學研聯合體,搭建標準化生產廠房及全流程追溯系統,自主研發符合臨床標準的干細胞制劑及衍生品,并推動前沿技術(如脈沖電場分化技術、生動態細胞微環境模擬平臺)加速轉化落地,通過“政策+資金+技術+平臺”全鏈條支撐,加速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