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潘思敏
近日,中科飛測(688361.SH)發布了2023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收入8.5億元-9億元,同比增長66.92%-76.74%,歸母凈利潤1.15億元-1.65億元,同比增長860.66%-1278.34%。
公告指出,中科飛測2023年業績超預期的原因主要是產品突破核心技術迭代成功、客戶群體覆蓋度擴大、規模效應逐步凸顯、國產化推動下游市場規模,推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但也有三個財務風險需要關注。
近期,半導體設備進入業績預告密集披露期,諸多公司業績亮眼。預計2024年國內設備投資額增速將超30%,伴隨兩存擴產相繼落地,近期設備下游需求顯著升溫。
凈利潤規模創新高
中科飛測是一家國產半導體檢測設備公司,主要專注于檢測和量測兩大類集成電路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量測檢測設備的市場空間僅次于光刻機,刻蝕機和薄膜沉積設備,同時也是除光刻機外國產化率最低的一環核心設備。
并且,半導體檢測設備的市場準入門檻極高,技術門檻可能不是設備廠商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問題在于用戶轉換成本高,難以切入下游客戶產業鏈。
半導體設備需要在產線上反復調整,與客戶需求共同迭代,故而許多晶圓廠和設備廠商從研發時就相互綁定。一旦更換設備,下游客戶所需要面對的磨合成本、良率下降的風險以及訂單丟失的風險遠大于后進廠商可能帶來的“節約成本”等優點,因此下游客戶不輕易更換設備。
當務之急,就是要坐上牌桌,才有贏錢的可能,即產品進入下游客戶產業鏈。
中科飛測已有多系列設備實現量產出貨,包括但不限于應用于集成電路前道制程和先進封裝領域的生產制造企業及相關設備、材料廠商的無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系列、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系列、三維形貌量測設備系列、薄膜膜厚量測設備系列等設備。
在集成電路領域,公司設備陸續進入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士蘭集科、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集成電路前道制程及先進封裝知名客戶,在精密加工領域,亦進入了藍思科技等知名廠商。
其中,無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等產品目前已在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電科技和華天科技等國內知名客戶的產線上實現無差別應用。并且其銷量在通過國內龍頭客戶驗證后快速增長,2022年實現銷售半導體檢測和量測設備138臺,同比增長27.8%。
競爭格局方面,目前市場仍是KLA等海外廠商主導,國內半導體檢測和量測廠商中科飛測、上海精測等市場份額仍比較小。
從過往業績來看,中科飛測2020年、2021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2.38億元、3.6億元、5.09億元,細分產品中檢測設備占比不斷擴大。
同期,中科飛測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58.5萬元、5343萬元、1174萬元。2020年公司開始實現扭虧為盈,雖然營收穩定增長,但并沒有形成穩定的盈利能力。此外按照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中科飛測2023年凈利潤規模或創下近年來新高。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中科飛測在研發上投入較大規模資金。2022年,中科飛測研發費用為2.06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0.4%。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科飛測已擁有專利401項。
不過,中科飛測還存在一些財務隱憂。
其一,存貨高企存在跌價的風險,截至2023年三季度存貨賬面價值為10.68億元,而2023年預計全年收入為8.5億元-9億元,公司根據客戶訂單需求和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預測制定采購和生產計劃。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存貨規模還會有持續上升的可能,不排除公司存在增加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風險。
其二,存在應收賬款回收的風險。同期,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9208.3萬元,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5.88億元。如果經濟形勢惡化或者客戶自身發生重大經營困難,則可能導致公司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進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另外,2023年三季度中科飛測預付款項5291萬,占收入的比例為9%,預付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較高,資金占用較多,資金利用率會受到影響。
行業回暖確認
2023年受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萎縮。但是同年,美國、日本、荷蘭的針對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政策先后生效,推動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進程。據SEMI預測,2023年度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將實現300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比例超29%。
華創證券認為,本輪由泛消費類終端需求疲軟帶來的半導體下行周期已接近尾聲。隨著下游庫存的逐步出清,疊加新能源汽車、AI等終端應用持續創新,晶圓廠資本開支有望重回增長軌道。
根據國內的半導體制造商的采購中標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1-11月,統計樣本中的晶圓產線合計中標875臺設備,其中國產設備整體中標比例約47%。
行業回暖下,多家半導體設備公司密集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成績頗為亮眼。
北方華創預計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09億元-231億元,同比最高增長57.3%,歸母凈利潤36.1億元-41.5億元,同比最高增長76.4%。
中微公司預計2023年營業收入約62.6億元,同比增長約32.1%;凈利潤為17億元至18.5億元,同比增加約45.32%至58.15%。其中,刻蝕設備的銷售額約為47.0億元,同比增長了約49.4%。
新萊應材發布2023年報預告,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2.2-2.7億元,對應第四季度0.52-1.02億元,中值對應同比增長10%。
而新簽訂單數量更值得關注。
北方華創2023年公司新簽訂單超過300億元,其中集成電路領域占比超70%。
至純科技披露23年訂單數據,全年新增訂單總額為132.93億元,其中包含電子材料及專項服務5年-15年期長期訂單金額86.61億元。此外的設備和廠務訂單46億,同比增長10%。
中微公司2023年新增訂單金額約83.6億元,較2022年增加約20.4億元,同比增長約32.3%。其中,主體設備(刻蝕設備)訂單約69.5億元,較2022年增加約26.1億元,同比增長約60.1%。
中科飛測雖未公布新增訂單,但2023年三季報中顯示,公司合同負債達到5.27億元,比期初增加了8.7%。未來公司交付產品結算后,該科目將會轉入主營業務收入。
從2023年全年及四季度業績看,半導體設備行業回暖確定,反轉趨勢明確。(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