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喬丹
1月,安井食品(603345.SH)發布公告,計劃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作為速凍食品行業的領軍企業,自上市以來,公司業績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公司大股東持續進行減持操作。這一舉動引發了市場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和戰略布局的關注。盡管安井食品在業績規模上表現出色,但大股東的套現行為可能會對公司的股價和投資者信心產生一定的影響。
截至1月23日,安井食品每股報收80.79元/股。
擬赴港交所上市
安井食品是國內速凍食品頭部品牌,近日宣布了其港股上市的籌備工作。這一決策旨在加速國際化和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公司管理層已被賦予啟動相關籌備工作的權力。不過,具體的上市細節尚未確定,公司表示將與相關中介機構進行深入的商討。
然而,市場的反應卻并不如預期熱烈。在公告發布后的兩個交易日,安井食品股價盤內出現了連續的跌停。截至1月23日,安井食品每股報收80.79元/股,市值也大幅縮水至236.95億元。這一現象似乎表明,投資者對于安井食品的港股募資并不看好。
回顧安井食品的歷史,其自2017年2月上市以來,股價曾一路走高。在2021年2月18日,股價達到了283.99元/股的高值。然而,隨后的幾年里,股價開始震蕩下行。相較之前的股價高點,市值已經蒸發了近600億元。期間,公司的大股東也多次進行了減持,實控人也發生了變更。
公司股東的持股變化簡況;資料來源:ifind數據
東財choice的數據顯示,安井食品股東的持股比例在近幾年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019年末,福建國力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力民生”)、劉鳴鳴、張清苗分別是公司的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40.51%、8.47%、4.41%。然而到了2023年10月26日,這三者的持股比例分別降至25%、4.19%、1.75%。劉鳴鳴、張清苗隨著持股比例的降低,已退居公司第三、四大股東。
而安井食品實控人及大股東的減持行為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近期不少投資者在公司的互動平臺上提出疑問,對持續的減持行為表示不滿。他們擔憂這會對公司的長期發展產生影響,并對公司的股價穩定造成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名投資者呼吁公司采取積極措施,如回購公司股票,以穩定股價并提振市場信心。
此外,安井食品的實控人也發生了變更。2023年9月11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原實控人章高路因個人原因,經家族內部商定,與王蘇、王繼娟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轉讓后,章高路不再持有國力民生股權,也不再通過國力民生持有或控制安井食品任何股份,杭建英、陸秋文成為了公司的新實控人。
預制菜表現尤其出色
安井食品雖然股價表現欠佳,但其業績卻一路飆升。公司成立于2001年,最初以發面產品在米面行業站穩腳跟,但很快便調整戰略重心,切換至火鍋料領域,實現了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
目前,安井食品在產品上已經形成了“三路并進”的經營模式,包括速凍火鍋料、速凍面米制品和速凍預制菜肴制品。在國內市場,安井食品的布局廣泛,生產基地遍布各地,包括廈門、無錫、泰州、遼寧、四川、湖北、河南、廣東、山東等地,構建了一個高效協同的生產網絡。
過去的幾年里,安井食品的業績增速表現十分出色。從2018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從42.59億元增至121.8億元,凈利潤從2.7億元增至11.0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0%和42%。在2023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的營收達到102.7億元,凈利潤為11.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93%和62.69%,業績增速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
安井食品業績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公司渠道的不斷完善和各地產能的持續釋放。在營銷方面,安井食品采取了BC兼顧、全渠發力的策略,全方位覆蓋經銷商、商超、BC超、電商、新零售等各類銷售渠道。
在渠道方面,安井食品通過多種方式拓展市場,包括幫助經銷商進入C端市場和線上直播業務,開設線上直播間;參與各大商超直播帶貨活動,定制化產品和高端禮盒服務大機構和企業;在新零售渠道如盒馬鮮生、鍋圈、叮咚買菜等平臺進行新品推廣、活動策劃等。經過多年的深耕,安井食品在渠道上已經形成了相當程度的規模優勢。
產品方面,安井食品以火鍋料為公司基本盤,菜肴制品為第二增長曲線。近年來,預制菜行業展現出巨大的成長空間。根據東海證券的研究報告,2018年-2022年間,安井食品的火鍋料及菜肴制品業務年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23%和66%。而安井食品也憑借先發優勢在預制菜領域迅速崛起,其子公司凍品先生在成立僅兩年后營收就達到了6億元,安井小廚成立首年的銷售額也突破了2億元。
總體來看,無論是業績還是經營模式,安井食品都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公司大股東連續減持股票的現象,或許暗示著公司內部戰略調整以及股東對未來市場的某種預期,這給公司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一絲不確定性。(思維財經出品)■